乐冠注册
乐冠注册
你的位置:乐冠注册 > 业务范围 > 硬肿症(助无)

硬肿症(助无)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9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<发病特点>

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或/和多种疾病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硬化及水肿,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,亦称“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”。

图片

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,尤以我国北方各省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。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,也可发生于夏季和南方地区。

硬肿症多发生在生后7~10天的新生儿,以胎怯儿多见。低体温和皮肤硬肿是本病的主要表现。

新生儿由于受寒、早产、重症感染、窒息等原因都可引起发病。

新生儿硬肿症重症预后较差,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,严重者常合并肺出血、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而引起死亡。

<病因病机>

硬肿症的内因是肾阳虚衰,外因是感受寒邪。

先天禀赋不足,阳气虚衰+复感寒邪/感受他病→气机不畅,血脉不行→肌肤僵硬,肤色紫暗,身冷肢厥。

脾阳不振,水湿不化→水肿;

严重者血络瘀滞,血不循经而外溢→肺出血等重症;

阳气虚极而渐衰亡→气息微弱、全身冰冷、脉微欲绝之危症。

<硬肿症的诊断要点>

寒冷季节,环境温度低,保温不够,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,或有感染、窒息、产伤、热量摄入不足史等。

【低体温】,【全身或手足冰凉】,体温<35℃,严重者<30℃,腋-肛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。【硬肿为对称性】,依次为双下肢、臀、面颊、两上肢、背、腹、胸部等,【可有凹陷性水肿】。患儿不吃、不哭、少动,严重者可伴有休克、肺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。
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增高,血小板减少。由于缺氧与酸中毒,血气分析pH降低、PaO2降低、PaCO2增高。由于心肌损害,心电图呈低电压、Q-T延长、T波低平或S-T段下移。

硬肿症分度(了解)

轻度:肛温≥35℃,腋-肛温差呈正值,硬肿范围<20%,器官功能无或轻度功能低下;

中度:<35℃,腋-肛温差呈0或正值,硬肿范围20~50%,器官功能损害明显;

重度:<30℃,腋-肛温差呈负值,硬肿范围>50%,器官功能衰竭DIC、肺出血。

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标注:硬肿范围估算:头颈部20%,双上肢18%,前胸及腹部14%,背部及腰骶部14%,臀部8%,双下肢26%。

<硬肿症的鉴别诊断>

硬肿症VS新生儿水肿

新生儿水肿,可由先天性心脏病、心功能不全、新生儿溶血、低蛋白血症、肾功能障碍、维生素B1或维生素E缺乏等引起。生后任何时候均可发生,表现为凹陷性浮肿,但不硬,常见于眼睑、足背、外阴等处,皮肤不红,无体温下降。

硬肿症VS新生儿皮下坏疽

新生儿皮下坏疽,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链球菌感染引起,多见于背、臀、骶等受压部位,局部皮肤变硬、发红、边缘不清,病变中央初期较硬以后软化,先呈暗红色,以后变为黑色,重者可有出血和溃疡形成。

<辨证论治>

辨证要点

本病临床主要从虚、实、寒、瘀辨证。

寒证全身欠温,僵卧少动,肌肤硬肿,是多数患儿共同的临床表现,其实证以外感寒邪为主,有保温不当病史,体温下降较少,硬肿范围较小;虚证以阳气虚衰为主,常伴胎怯,体温常不升,硬肿范围大。

血瘀证在本病普遍存在,辨证要点为肌肤质硬色紫暗。本病轻症多属寒凝血涩证,重症多属阳气虚衰证。

治疗原则:【温阳散寒、活血化瘀】(A型)

趣味串记:网络引用

硬肿阳虚参附汤,寒凝血涩归四逆。

寒凝血涩证(实寒→轻)→温经【散寒】,活血通络→当归四逆汤→全身欠温,四肢发凉,肌肤硬肿,难以捏起,【硬肿多局限于臀、小腿、臂、面颊等部位】,色暗红、青紫,或红肿如冻伤,哭声较低,精神萎靡,反应尚可,或伴呼吸不匀,气息微弱,指纹紫【滞】。

阳气虚衰证→【益气】温阳,通经活血→参附汤→全身冰冷,肌肤板硬而肿,【范围波及全身】,气息微弱,僵卧少动,哭声低怯,吸吮困难,反应极差,皮肤暗红,尿少或无,面色苍白,唇舌色淡,指纹【淡】红不显。 

注:胎怯,只言不温,未说体温低<应试>。

<预防与调护>

预防

做好孕妇保健,尽量避免早产,减少低体重儿的产生,同时防止产伤、窒息。

严冬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要做好保暖,调节产房内温度为20℃左右,尤其注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。

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,应经常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的软硬情况。加强消毒隔离,防止新生儿感染发生。

调护

注意消毒隔离,防止交叉感染。

患儿衣被、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,睡卧姿势须勤更换,严防发生并发症。

应给足够热量,促进疾病恢复,对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儿,可用滴管喂奶,必要时鼻饲,或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、血浆等。

【仅供参考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】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